过敏已经成为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过敏已经成为全球六大疾病,全球20%的人群深受过敏的困扰,而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达30%。那么,宝宝过敏是怎么回事?该怎样有效预防宝宝过敏?本期邀请南京市儿童医院营养医师刘长伟为我们解答。
过敏已经成为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过敏已经成为全球六大疾病,全球20%的人群深受过敏的困扰,而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达30%。那么,宝宝过敏是怎么回事?该怎样有效预防宝宝过敏?本期邀请南京市儿童医院营养医师刘长伟为我们解答。
全球大约有1.5亿人患有哮喘。在特应性皮炎里(俗称“湿疹”),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达30%。在过敏患者中,食物过敏困扰着全球2.2-5.2亿人。近年来,中国过敏性疾病有快速上升的趋势。有研究提示,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儿童支气管哮喘患病率10年内增加了1倍。纯母乳喂养率的降低,可能进一步增加婴幼儿过敏的几率。
近年来,宝宝过敏的几率呈上升趋势,家长要留意宝宝出现的皮疹或皮肤发痒情况,有可能是过敏症状,还要注意避免食用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
很多宝宝有轻度到中度的过敏,脸上或身上会出现皮炎,家长往往并不在意,觉得无所谓,孩子有点湿疹不碍事。还有家长并不知道孩子是过敏,认为只是热引起的。看着孩子往身上乱抓甚至有的皮肤都抓破了,才明白孩子是“痒”啊!其实,孩子过敏,远不止痒。 “小小的”过敏却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从婴儿期开始,可能会伴随终生。要说增加了社会的疾病负担有点不可思议,但肯定会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甚至是生命...
容易导致过敏食物有牛奶、鸡蛋、花生、坚果、鱼、大豆、小麦等,大约占到食物过敏的95%以上。 国外对小麦及坚果过敏的比较多,而国内对小麦及坚果过敏的较少。还有人对黄瓜、莴笋、茄子等过敏,但属于是极少数。 婴儿最常接触和致敏的食物抗原首当其冲是牛奶,大多数普通奶粉都是由牛乳改进而来的。由于羊奶和牛奶有交叉蛋白抗原,对牛奶过敏的孩子对羊奶很可能也过敏...
过敏可能会有很多种表现,包括特应性皮炎、支气管哮喘、胃肠道症状、过敏性结膜炎等。 其中有牛奶蛋白过敏的儿童中,患哮喘性鼻炎和湿疹比一般人群更常见。婴儿湿疹则能够作为宝宝到了幼儿哮喘最重要的预测指标之一。可见,婴儿期过敏可能会到幼儿期发生哮喘。
宝宝过敏主要受遗传、二手烟、虫螨、宠物、药物等因素影响,若得不到及时诊治,有发生哮喘的风险。
儿童患过敏性疾病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因此过敏还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有研究提示,如果父母中有一个是过敏体质,孩子患过敏的几率为20-40%;父母双方都有过敏体质的,孩子患过敏的几率40-60%;如果爸爸妈妈双方都有同一种过敏表现如哮喘,那么孩子患过敏的疾病会进一步增加,可达到50-80%。 因此,如果父母自己是过敏体质,孩子已经出现过敏现象,那就很可能与遗传有关了,如果还没有宝宝,则要当心宝宝可能会出现过敏。
宝宝过敏的环境因素很多,如二手烟、室内虫螨、宠物、药物使用(如抗生素、某些激素)、过早接触整蛋白食物等等。 国外有研究显示,剖宫产会增加过敏高风险婴儿的过敏风险达3倍。为什么剖宫产会增加宝宝患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可能是由于剖宫产没有像直接分娩那样接触母体菌群,剖宫产后抗生素的使用,宝宝可能接触到医院院内的病原菌,以及剖腹产延迟了母乳喂养等...
要想预防宝宝过敏,就要从多方面着手。孕产妇是否有过敏家族史,生活习惯及环境、孕妇对分娩方式及喂养知识的认识,孕期的用药史。有针对性的进行过敏预防。 回避孕期可预见的过敏风险因素包括: (1)二手烟:二手烟的危害极大,对胎儿的影响是无法估计的。二手烟可能会导致胎儿流产、发育畸形,儿童期发生白血病。孕期暴露在二手烟同样会增加宝宝出生后患过敏的风险...
孕期要尽量回避有过敏风险的相关因素,同时建议采取母乳喂养,有助于预防宝宝过敏。
母乳喂养是过敏最佳预防措施,主要考虑到母乳喂养的低敏性、母乳中的菌群、母乳中特有的细胞因子以及母乳中的免疫物质。具体为: (1)母乳喂养的低敏性:来源于母乳喂养的蛋白质为同种蛋白质,婴儿免疫系统不易被致敏。母乳中含有蛋白质片段(肽),致敏性低,但可以温和地刺激婴儿免疫系统,诱导免疫耐受,降低过敏的发生。 (2)母乳中的菌群:母乳含有的正常菌群定植宝宝的肠道,可以发挥免疫调节功能...
大量的研究已经揭示,一些益生菌具有预防过敏的作用。能够调整肠道菌群的构成,从而发挥调节免疫的功能,让免疫维持一定的平衡,从而达到预防过敏的作用。 但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都具有这样的效果,也不是一般含有益生菌的酸奶或饮料就能达到治疗或预防过敏的作用。只有某种特定益生菌制剂才能由此作用,如乳酸杆菌属鼠李糖菌种可以用来治疗及预防婴幼儿过敏...
如果您是医生或者是医疗机构,希望参与“专家视点”,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编辑:李金妹 电话:020-38178288-4205 邮箱:lijinmei@pcbaby.com.cn
以上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